您的位置: 首页>>县情>>历史文化

高台和平解放

来源: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作者:蔺学伦 发布时间:2020-06-28 11∶40
字体:【 打印

1949年9月24日,高台和平解放。高台解放前夕及解放初期发生的大事主要有和平解放、保安三团投诚、建政和支前工作。 

一、和平解放 

1949年4月,张治中(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作为国民政府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赴北京与周恩来为首的中央代表团谈判,当和平协定被国民党拒绝后,张治中留在北京。夏,马步芳代理西北军政长官,将国民党河西驻军大部调到临洮、天水一带,妄图阻止解放军西进。陇东一线溃不成军,所有部队退至兰州附近。这时,西北军政副长官兼参谋长刘任电告河西警备总参谋长、代理司令汤祖坛说:“新疆部队即将东调,万一兰州不保,退踞河西,拟以新疆为后盾,在乌鞘岭、高台等处层层设防,并将酒泉和嘉峪关的飞机场加强保护,增加飞行班次。”因之河西形势顿显紧张之势。

8月下旬,兰州解放,河西震惊,马步芳及其嫡系残部退守青海老巢,国民党西北长官公署和甘肃省政府以及国民党驻兰各机关、部队均先后逃往河西张掖、酒泉等处,秩序骚然。 

当时,国民党逃亡河西之部队派系甚多,各高级将领的政治见解也不尽相同。然而,原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第一副参谋长兼120军副军长彭铭鼎、第八补给区中将司令曾震五、少将副官处长贺义夫和120军军长周嘉彬(张治中的女婿)则倾向进步,并都考虑过弃暗投明,伺机起义的问题。彭铭鼎则是酒泉起义的直接领导者和实际指挥者。 

9月10日,彭铭鼎和周嘉彬在武威密议,并打电话将曾震五从张掖叫来,要他星夜兼程,赶赴新疆,向陶峙岳(任国民党西北军政副长官兼新疆警备总司令,自6月起又兼任河西警备总司令)报告河西情况。彭反复对曾说:“你赶到新疆后,告诉陶峙岳,时间不等人,我们最大限度到酒泉即通电起义。你务必把话讲死,我们再不向西后退一步。请他早做准备,不要使我们陷入前后夹击中。”曾震五是陶的老部下,是彭的好朋友,对起义之事早有考虑,承担联络任务后,迅即赶赴新疆。 

陶峙岳将军深明大义,听取了曾的汇报后,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及处置措施,又派曾震五为代表,前往兰州,与彭德怀谈判有关起义事宜。

9月17日,曾震五奉陶峙岳的命令从迪化出发赶赴兰州。路过酒泉时,曾震五让彭铭鼎做好河西起义的准备工作。并向彭铭鼎传达了陶峙岳将军同时也是中共中央的命令,让彭铭鼎一定保护当时全国最大的油矿——玉门油矿的安全。彭铭鼎请曾震五向彭德怀同志转达起义决心并请求支援。18日上午,彭铭鼎在长官公署驻地高台通电酒泉,令贺义夫速来高台,在彭的住室谈了一些情况,分析了形势后,彭很严肃地命令贺义夫说:“长官公署任命你为酒泉警备司令,给你4个营的兵力,包括你原领导的2个监护营,负责酒泉治安。并协助新疆派驻玉门油矿的部队,确保油矿安全,不受破坏。否则,要追究责任。并命令你马上返回酒泉布防!” 

起义在积极策划中,顽固派也在负隅顽抗。9月19日,在解放军占领张掖后,刘任乘坐小车连夜西逃,由于车速太快,竟与一辆卡车相撞,车毁人伤。为压制彭铭鼎等主张起义将领的权力,刘任一到高台就慌忙宣布了他在武威策划的、已报经国民党国防部批准的命令:91军军长黄祖勋升任河西警备总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参谋长彭月翔任参谋长。彭月翔本来排在彭铭鼎之后,分管后勤,现突然升任参谋长,显然是向彭铭鼎等人示威。刘任还急召彭铭鼎去他的住处,约他“一同飞往重庆”,彭铭鼎得知这是圈套,骗他去重庆后,再公布他同解放军联系的事实,交国民党国防部处理。彭故作镇静,慨然答应,并以收拾行装为由,匆匆告辞而去。刘任便借伤势严重,急需治疗,带上骑兵学校校长胡兢先于22日拂晓从酒泉机场飞往重庆去了。刘任这一手也真厉害,120军军长周嘉彬听了命令非常恐惧,生怕刘任对他下毒手,于21日连夜乘车从高台跑到酒泉机场,决定乘飞机出逃。22日,彭铭鼎正在高台调整部署,想找周嘉彬商量如何控制黄祖勋,准备起义。忽然,周嘉彬打来电话,有气无力地说:“我到了酒泉机场,马上要起飞了。”彭铭鼎忙问:“为什么?”周不回答。彭十分生气地说:“两人干的事,你走了怎么办?”周无奈地回答:“你一个人干吧,我就要起飞了。”彭回到住处,稍微镇静一会后,便和汤祖坛商量起义事宜。在这关键时刻,汤表示支持起义。

当时逃往河西的国民党 91军、120军有5个师,其中沈芝生是1948年任91军246师师长的,军衔是蒋介石亲授的少将,驻甘肃武威、张掖各县。解放前夕的沈芝生所属部队有5000余人,是当时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所属的5个师中组织较为完整、人员较为充足、兵力较为雄厚的一个师。9月20日,246师师部、委、科、室和直属营、连及736团全部到达高台,集结在西郊附近村落整装待命。当时高台县属甘肃省第七行政督察区(酒泉),高台以东的银川、民乐等地解放的消息,师、旅、团军官被击毙、俘虏和开小差、逃跑的消息,还有一些团级单位投诚的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沈芝生听的多了,内心已经不感到厌烦了。

沈芝生观察和了解到,高台北面是延绵的合黎山和平坦的沙漠地带,南面是祁连山麓草地;西北长官公署派了几个高参,1个工兵团,1个重炮 营,和由新疆调出来的田子梅231师1个师,经营了三、四个月的防御工事,企图阻止解放军解放大西北的最后一个省——新疆,藉作最后的垂死挣扎;但军心涣散,部队溃乱不堪,在这样力竭势穷,众叛亲离的严重情况下,再好的工事,再好的武器也是无济于事了。 

22日,曾震五路过高台时,向246师师长沈芝生转达了陶将军的决心,并出示了张治中受毛泽东主席之托给各军师长的电报和信件,均指示各将领要认清形势,弃暗投明,早日起义,不要错过良机。沈当即表示:国民党大势已去,我们这里的情况也是如此的坏,周嘉彬昨天已坐着飞机逃往重庆去了,黄祖勋经过高台时停也不停地到酒泉去了;我们这些人在这里怎么办?既然张治中先生和陶峙岳总司令有指示,弃暗投明我个人没有话讲。沈芝生还笑着对曾震五说:“我们真是国民党的孝子贤孙,硬捧灵牌子往山顶送。”曾震五忙着要到兰州代表陶峙岳去见彭德怀司令员,沈芝生也临时派了刘参谋随车到中途与解放军先头部队联络,以免发生误会。

在张掖解放的当天,王震找2军5师副参谋长刘振世谈话,说明河西形势,要求刘振世只身深入国民党河西各部,同主张起义的将领谈判,多作旧朋友的工作,促进起义早日成功。刘振世慨然答应,虽险不辞。 

刘振世原是国民党整编第29军少将参谋长,曾是陶峙岳的旧部,与彭铭鼎等人均为好友,1948年 3 月在宣瓦战役中被俘,后进西北军政大学学习,深感国民党腐败无能,不得人心,大势已去,便下定决心弃旧图新。周恩来副主席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延安会见了刘振世,语重心长地说“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希望他在后半生中为人民多做有益的事情。刘颇受教育和感动,他将周恩来的话铭记在心,付诸行动。他曾经表示过,在必要时,可去国民党军队里,联络旧部好友,做好瓦解工作,以不负周恩来副主席对他的厚望。刘振世接受了和谈的任务后,只身赶赴高台。22 日晚 8 时左右,刘参谋带同解放军所派的参议刘振世来到246师师部,刘振世首先向沈芝生做工作。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沈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介绍在解放区的见闻。他感慨地说:“振世庸庸半生,替蒋介石卖命,实为千古罪人。过去虽然感到政治黑暗,但总认为军人不问政治,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宣瓦战役之后,我受到周恩来的接见,看到解放区的新气象,认识到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所以幡然悔悟参加了解放军。”他接着向沈阐明进退之利弊:“当前解放军云集河西,你一座孤城,何能守得?你要赶快决断,归顺人民,现在还来得及,如果错过良机,就后悔不及了。”沈芝生与刘振世过去来往甚密,听了刘的劝告,表示愿意率部起义。沈当即把交谈的情况电话报告了彭铭鼎。刘和彭也在电话里交换了意见。彭当即乘车由酒泉于当晚10时许赶到高台,同刘见面。彭、刘系多年故友,两人相见,都感慨万端。 

刘振世先将王震司令员给彭铭鼎的亲笔信交给彭说:“王司令员听了克毅(曾震五)的汇报后,特派我来,要你迅速采取具体行动,尤须确保玉门油矿的安全。” 

彭看完王震的信,听了刘的话后,当即决定所有国民党在高台的部队原地集结待命,不得阻止人民解放军向酒泉、玉门方向进军。关于起义问题,候王、许两司令员到达酒泉后再说。

他下达命令之后,当时就解下身上佩带的手枪,连同100发子弹,一并交给刘振世,毅然说:“我个人首先解除武装。请你将我的武器转交给王司令员。并请你转告王司令员,新疆陶峙岳总司令早已派部队保护玉门油矿;我亦令酒泉警备司令贺义夫控制酒泉作为起义据点,并随时注意策应护矿部队,玉门油矿的安全可保无虑。” 

刘振世诚恳地说:“我代表解放军欢迎你们参加革命!” 

刘振世见彭铭鼎态度如此坚定,十分高兴,就带着彭铭鼎交出的武器,于11时许离开高台,急速回张掖向王震司令员报告情况。 

彭铭鼎又和沈芝生谈了一下酒泉混乱情况后指示沈芝生:“高台的部队,还是撤到酒泉去好些。明晨你师即可用汽车开始运送,到酒泉西门外集结待命。同时你通知田子梅师明日同时出发走北路,到达酒泉北关附近集结待命。”下达指示后彭铭鼎即坐上汽车回酒泉去了。 

这时,一野王震的左路第1兵团与许光达的右路第2兵团,已经在张掖胜利会师了。两路大军,合兵一处,直指河西走廊的最后一个重镇——酒泉。

9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3军7师先头部队进驻高台,驻在南湾村;24 日,进驻县城,高台解放。 

23 日午后 1 时左右,驻高台国民党部队到达酒泉。此时集结在酒泉的国民党5个师已成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除231师组织完整,人数充足外,其余4个师都已残破不堪,少的三五百人,多的千把人,沈芝生师最多也只剩下2300余人。

当时,内部思想十分混乱,对起义的意见仍有 分歧。晚上9时左右,沈芝生在酒泉卫生街21号曾震五家见到了彭铭鼎,沈把部队从高台到达酒泉的情况向彭作了汇报,并请示部队今后的行动。彭先是向各部队安排了加强收容散兵游勇整理部队等工作,沉思片刻后突然说:“老沈,长官部和其他部队准备撤到安西去,留你在这里担任守备司令。”沈芝生听到这里,没等彭把话说完,就反问道:“我们不是都在这里起义吗,为什么又要走呢?”沈断然拒绝了彭给他安排的任务,并以威胁的口吻说:“我们已决定用和平方式解决内战问题,曾震五已代表我们去兰州接头,解放军的代表又已经与我们在高台见了面。我们接受和平条款的问题,完全肯定,为什么一下子又要变卦,还有什么必要再打下去,或者把部队西撤呢?张长官、陶司令已经决定了要起义,就是跑到新疆还是要投降。我是决定不走了,但是,谁也不能走。哪个走我就杀哪个的脑壳!”这样一闹,就不欢而散了。沈芝生派人暗中监视长官公署的行动,但部队没有这样去做。 

25日,王震,许光达两位司令员到达酒泉。彭铭鼎于午后8时在长官部召集河西总部参谋长、91军参谋长和120军参谋长、各师师长、八补给区司令、工兵团长、骆驼兵团长等人员会议,由彭铭鼎概略说明了当前形势和起义的必要性后,通过了以陶峙岳领衔的起义通电签名,宣布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所属3.8万名官兵起义。电文是:“抗日八年,继以内战,人苦兵劫,渴望和平。峙岳等为革命大义,我西北诸袍泽亟应表明态度,正式宣布与广州政府断绝关系,归向人民民主阵营。在中央人民政府未成立前接受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之领导。谨此电达。” 

同日,新疆警备总部由陶峙岳将军领衔发出起义通电,宣告新疆和平解放。从此,西北的战火熄灭。起义后,陶峙岳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第22兵团司令员,彭铭鼎被任命为2兵团副参谋长,沈芝生被任命为3军7师副师长。

二、保安三团投诚

1949 年 8 月,甘肃省保安第三团奉国民党甘肃省保安司令部命令,维护山丹、临泽、张掖、高台交通。在解放军解放兰州,向西挺进的强大攻势面前,保安团溃败逃窜,9月18日,残部500余人潜逃到高台县天城村境内。

天城村地处高台县西北64公里处,与金塔县接壤,当时城堡坚固,山势险要,保安三团意欲占据该城苟延残喘。残兵入村后到处抢夺财物,威逼当地居民交粮纳饷,连续几天的搔扰,使天城村人民居无宁日,苦不堪言,许多老百姓尤其是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早已逃到了石峡深处的花山躲藏起来。由于国民党败局已定,一部分残兵已悄然逃走,残敌团部也一片混乱。9月23日下午,解放军3军7师先遣部队20团、21团直抵高台城南,残敌闻讯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议两天内备齐粮草,然后向额济纳旗逃窜,如果百姓违抗交粮纳饷,便将全村焚烧。村民听到残敌的行动计划后,非常震惊和恐惧,为避免灾难的发生,村中仁人志士积极商酌对策。

本村学士侯魁建议保长阎文煜向解放军求援,阎文煜听从侯魁建议,物色出城送信的勇士。本村木工于生金正当气血方刚,危难之时勇于受命,巧扮成挑柴佣夫,以给团部到龙王庙挑柴为由出了城。约摸一个小时,守兵不见佣夫回来,猜疑有诈,立刻派出两名骑兵追赶。于生金出城后健步如飞,很快过了肖家庄子,猛然间听到后面马蹄声疾,向后一看,两骑已飞速追来,他急中生智,跳进河沟,两骑急驰拦截,于生金跳入黑河,不见了人影,追兵赶到后空放了两枪,只好回去复命。藏在河柳下面的于生金见追兵已去,就奋力渡过黑河,到对岸蔺家庄子要了点吃喝后,立刻赶路,天黑时到了高台县城,又辗转到南湾村找到了解放 军,立即报告了敌情。解放军指战员对敌情作了认真分析和判断后,决定由王志江率两个骑兵连前去剿灭。

部队趁夜出发,在于生金向导下,鸡叫时赶到了河西堡,然后渡河到肖家庄子宿营,并立即召开歼敌策划会议,先由于生金介绍了城堡内外的地形和敌人位置,最后决定分三路出击:一路在草帽山和蒋家石龙一带设卡,以防残敌向北山逃窜;第二路派人入城智取;第三路在杨家庄子隐蔽50名精兵作接应。部署完毕后,各路人马分头行动。到天还未大亮的时候,3名入城智取的战士已飞马赶到城下,守敌一看像是解放军模样,便高喊:“你们是什么人?”答道:“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你们司令请来的,有他的手令!”守兵呆了一阵便打开城门,3人入城后,直扑残敌团部,这时,秃子团长还未起床,解放军战士闯进室内,向他严正声明:“我军已包围了这座小城,考虑到城内百姓的安全,我们首长给你们选择了两条路可走:一是死心塌地地继续与共产党为敌;二是放下屠刀,向人民解放军缴械投诚。给你们两小时时间考虑,然后出城回话。” 

城内残敌听到大军压境,兵临城下,已惶惶不安,乱作一团。两个小时后,秃子团长带领20名随从出城迎接解放军。解放军入城后即令残部撤掉岗哨,禁止敌兵四处活动。解放军人马相继入城,共163人。解放军经过周密部署后,将部队分成4个突击队,准备在中午2点钟进行缴械行动。按预定计划,2 点整,4 个突击队迅速封锁了敌人的住所,向天鸣枪,高声呐喊“缴枪不杀”,被包围的敌人乖乖举枪投降了。俘敌列队一一交枪,并通报姓名造册登记,还剩200多人。最后,军代表王志江宣布天城解放。下午5点钟,解放军押解降敌离开天城。 

在保安三团投诚战斗中,原川陕省委第一任妇女部长、流落天城村的红西路军女战士张庭富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组建地方政权 

1949 年 9 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 4 军 11 师在永登县奉命抽调干部组建张掖地区及各县地方政权。9月14日,在天祝县金强驿(镇),师党委决定并宣布抽调25名同志准备接管高台县,调师供给部副政委郝子君任中共高台县委书记,33团政治处主任殷序任高台县人民政府县长。所调人员在永昌集中后,于22日全部乘车抵达张掖待命,配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张掖军事管制委员会”胸证。23日,3军7师先遣部队20团、21团奉命直抵高台城南,进驻南湾村。24日,郝子君、殷序率25名部队转业干部,从张掖出发,当日进驻高台县城,接管了高台县地方政权。 

26日,由郝子君、殷序主持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郝子君宣布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各区委、区政府机构人员配备名单:中共高台县委书记郝子君,组织部长黄仕福、宣传部长罗健,建政干部师笃文、曹文华;高台县人民政府县长殷序,民政科长李光耀、财政科长郝明堂、武装科长王东坡、公安局长高吉辉、股长冯占胜、车义银、赵俊德、王德胜,干部高彦、苏振华,粮仓库负责人高正耀。原国民党高台县政府所辖五个乡,改为五个区、一个直属乡。建康区区长杨志亮;柔远区区委书记李茂华,区长靳存周;常明区区委书记李正堂,区长李正华;四维区区委书记刘生库,区长阎清理;祁连区区委书记贺建举,区长张东胜;直属乡支部书记刘满胜。会议要求各区(乡)、各部门所配干部立即到职,接管政权,开展工作。同时会议安排部署了主要工作任务:一是接管国民党县政权;二是开展剿匪工作,成立剿匪委员会,由殷序任主任;三是出安民告示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生产自救;四是发动群众组建农会和乡政权,开展减租减息和反霸斗争;五是筹备召开高台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27日,中共高台县委、县人民政府发布公告,正式开展工作。县长殷序发出通知,要求国民党高台县原党政工作人员一律于三日内到县人民政府报到登记,经审查对部分留用人员安排了工作:国民党高台县政府原民政科长许正荣任民政科副科长,财政科长尚玉辉任财政科副科长,建设科长范立贤任建设科副科长,教育科长许登沣任文教科副科长,王希才、王世敬分配到民政科工作,宁海宴、陈光虞、郑之珩、王金民分配到财政科工作,朱焕文、张殿阙分配到文教科工作,郑炳伦,郑明纪、邱守溪分配到建设科工作。 

10月1日,中共高台县委、高台县人民政府在县城召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暨高台解放群众大会。为支援地方工作,7 师抽调一批部队干部,组成5个工作队,分赴各区协助区委开展建政、减租减息和生产工作;同时,召开红西路军流落人员座谈会,对流落红军进行了亲切慰问,并将他们分配到各区(乡)工作。是月,中共高台县委创办的《新高台报》正式在内部发行,县中学和各区(乡)小学全部复课。 

12月10日,在县、区政府的积极筹备下,高台县临时农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的农民代表88人,机关代表22人,列席代表12人。会议讨论了生产自救、合理负担等问题。通过了《高台县农民协会简章》、《告全县农民书》,选举产生了由15人组成的高台县临时农民代表委员会,郝子君任主任委员,朱海南、刘仲鲜任副主任委员。 

14日,经中共张掖地方工作委员会批准,中共高台县执行委员会由郝子君、殷序、罗健、黄仕福、高吉辉、王东坡、李光耀、李茂华、郝明堂组成,郝子君、殷序、罗健、黄仕福、高吉辉为常委。截止年底,全县52个乡人民政府全部组建完毕。

1950年1月20日,召开了高台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高台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为了适应工作需要,1950年上半年先后成立了中共高台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工作委员会、高台县妇女工作委员会、高台县人民法院、高台县人民政府粮食科、工商科、税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高台县支行。至此,全县党、政工作进入正常。 

四、支前 

人民解放军进城后,在大什字贴出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约法八章)布告》,向群众宣传党的有关政策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由21团孟参谋召集城内居民和国民党县衙的旧职人员许正荣、王世敬、方新民、关敬伟、崔解、张灿等开会,向他们介绍解放战争形势,宣传党的政策,动员他们参加革命,为解放大西北做好支前工作。孟参谋并详细了解了西去的路线、水源、吃住和敌军布防等方面的情况,与会人员表示欢迎解放军解放大西北,带头做好支前工作。由孟参谋提议,成立了以许正荣为首的支前小组。 

会后,支前小组配合解放军分头行动,深入县城附近的巷道、六坝、南华、正远等地,发动群众为西进大军筹集军需。支前小组成员首先带头捐粮捐草,组长许正荣献出小麦4000多斤,东关林尚儒献小麦2000多斤。仅县城附近的胡家东湾、东湾和城区的群众捐献小麦即达2万多斤,并动员群众用石磨连夜磨面,送往指定地点。支前小组除筹集急需的粮草外,还动员群众捐献和赶制其他军需物资,城内十多户屠家,宰猪杀羊支援部队。裁缝和城区妇女日夜赶制军衣、军鞋和被褥。裁缝冯建基一家就制作皮衣20多件,被子60多条、褥子6条,经过几天的动员,共筹粮草20多万斤,炒面1000多斤,军鞋1400多双,以及军衣、被褥等军需品。 

为了把粮草和其他物资及时送到部队手中,支前小组在南华、元山子设立了补给站,专为部队发放补给品。支前小组动员群众利用各种运输工具,首先把国民党高台县政府存放的10多万斤粮草运送到补给地点。正远、胡家东湾、六坝、巷道、南湾、东湾等附近的农民,出动各种车辆250多辆,义务运送军需物资,保证了西进大军所需粮草和其他补给品的及时供应,为大西北的解放做出了贡献。(作者系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